典型纳米材料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效应研究

典型纳米材料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效应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6-21 分类:开题报告 喜欢:3987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主要病理表现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Neuron,DN)的变性死亡及神经元胞浆中路易小体(Lewy’sbody)的积聚,引起多巴胺(Dopaminergic,DA)分泌不足,纹状体DA水平下降。在PD患者中散发性病例约占95%,他们对外界环境毒素存在易感因素。随着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纳米材料被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应用,人们通过环境、生态、工作场所暴露于各种纳米颗粒和纳米材料的机会和程度也日益增加。由于纳米颗粒具有小尺度效应和表面效应以及由其所造成的巨大比表面积,使其表面有可能产生较多的活性位点来参加不同的生化反应,故具有强大的穿透组织细胞的能力、较强的氧化能力和催化能力。最近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是纳米颗粒的潜在毒作用靶器官。纳米颗粒能穿越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脑组织造成损伤。吸入暴露后,在鼻腔黏膜上吸附并沉积的纳米颗粒可经嗅神经通路进入脑组织。虽然纳米材料的环境健康效应已得到高度关注,但纳米材料的神经毒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针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效应及其机制尚未明了,特别是体内和体外实验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的资料和数据十分有限。本研究即对不同类型纳米材料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进行了比较,包括两部分研究内容。在第一部分研究中选择了碳纳米材料-单臂碳纳米管(single-wallcarbonnanotubes,SWCNTs)、非金属纳米氧化物-纳米二氧化硅(SiO2-NPs)和金属纳米氧化物-纳米氧化锌(ZnO-NPs)3种不同种类的纳米材料,通过检测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染毒后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和氧化应激水平,对其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进行了比较。在第二部分研究中,在整体动物水平上,研究了纳米氧化铝(Al2O3-NPs)、纳米氧化铜(CuO-NPs)和纳米氧化锌(ZnO-NPs)3种典型纳米金属氧化物经鼻腔滴注暴露后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功能脑区的分布以及对相应脑区的损伤作用;在细胞水平上对3种纳米金属氧化物致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PC12细胞)的毒性效应及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进一步进行作用机制的研究及纳米颗粒经呼吸暴露后对机体的毒性效应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为PD等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病因学研究提供实验参考,为纳米材料环境健康防护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资料。研究内容:(1)研究3种不同种类纳米材料对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染毒大鼠的神经毒性效应;(2)研究3种典型纳米金属氧化物经鼻腔滴注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功能脑区的分布;(3)研究3种典型纳米金属氧化物经鼻腔滴注对大鼠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功能脑区的毒性效应;(4)研究3种典型纳米金属氧化物对多巴胺能神经元PC12细胞的毒性效应;(5)CuO-NPs致多巴胺能神经元PC12细胞毒性作用潜在机制的初步探讨。研究方法:(1)纳米材料染毒悬液的制备及参数表征:SWCNTs、SiO2-NPs、Al2O3-NPs、CuO-NPs和ZnO-NPs,以生理盐水为分散剂制备纳米颗粒悬液,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纳米颗粒的分散状态,并对其粒径、形状和化学组成等基本颗粒参数进行表征。(2)3种不同种类纳米材料对大鼠神经毒性研究: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非暴露式气管滴注SWCNTs、SiO2-NPs、ZnO-NPs,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3种纳米材料的高(15mg/kg体重)、低(3mg/kg体重)剂量组,隔日染毒1次,共4周。采用生物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G)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并将脑组织切片,苏木精一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3)通过动物整体实验研究3种纳米金属氧化物在大鼠主要脑区的分布:采用鼻腔滴注方式对SPF级雄性Wistar大鼠进行染毒,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3种纳米材料暴露组(20mg/kg体重,每组5只),每天滴注1次,共15天。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assspectrometry,ICP-MS)分别检测大鼠嗅球、海马、纹状体、大脑皮质、小脑组织中AL、Cu、Zn元素的含量;利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观察嗅球、海马、纹状体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及纳米颗粒在组织中的定位。(4)通过动物整体实验研究3种纳米金属氧化物对大鼠主要脑区的毒性效应:采用鼻腔滴注方式对SPF级雄性Wistar大鼠进行染毒,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3种纳米材料暴露组(20mg/kg体重,每组5只),每天滴注1次,共15天和30天。染毒期间观察大鼠体重变化;染毒结束利用生物化学法检测大鼠嗅球、海马、纹状体、大脑皮质、小脑组织匀浆液中MDA含量、GSH活性,反应各脑区氧化应激水平;通过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上述脑区组织匀浆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反应各脑区免疫炎性水平。(5)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纳米材料对多巴胺能神经元PC12细胞的毒性效应:以细胞培养液配制3种纳米颗粒混悬液:2、4、6、8、10、12、14、16、18、20μg/mLZnO-NPs混悬液;5、10、15、20、25、30、35、40、45、50μg/mLCuO-NPs混悬液;3.125、6.25、12.5、25、50、100、200μg/mLAl2O3-NPs混悬液。分别与PC12细胞共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CCK-8实验和乳酸脱氢酶(LDH)渗漏分析评价纳米材料对细胞活性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通过AnnexinV-FITC/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通过碘化丙啶(PI)单染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Al2O3-NPs、CuO-NPs致PC12细胞周期的变化;通过比色法检测CuO-NPs暴露后PC12细胞裂解液中MDA、一氧化氮(NO)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总GSH活性,探讨CuO-NPs是否通过氧化应激机制引发PC12细胞毒损伤。研究结果:1纳米颗粒的参数表征5种纳米材料粒径均<40nm,纯度在99.7%以上,Al2O3-NPs和CuO-NPs为规则球形颗粒,SiO2-NPs、ZnO-NPs为六边形晶体结构,SWCNTs为束状纤维,直径约8nm,管长小于5μm,符合实验要求。2整体动物水平实验研究(1)3种不同种类纳米材料对大鼠神经毒性研究: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染毒4周后,SWCNTs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高、低剂量组SOD活性均显著降低;ZnO-NPs高、低剂量组MDA含量均显著升高,高剂量组SOD活性显著降低。ZnO-NPs高、低剂量组抑制性单胺类神经递质DA、5-HT和5-HIAA含量均显著降低;SWCNTs高剂量组DA含量显著降低。ZnO-NPs高剂量组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lu含量显著升高;SWCNTs高剂量组Glu、Asp含量显著升高;SiO2-NPs高、低剂量组Asp含量及低剂量组Glu含量显著升高。ZnO-NPs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可见炎细胞浸润。。(2)3种纳米金属氧化物在大鼠脑组织中的分布:Al2O3-NPs、CuO-NPs和ZnO-NPs分别经鼻腔滴注暴露15d后,ICP-MS检测发现大鼠嗅球、海马和纹状体组织中Al、Cu元素含量显著升高,大脑皮质和小脑组织中Al、Cu元素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各脑区中Zn元素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TEM检测发现3种纳米从材料染毒组大鼠嗅球、海马、纹状体组织胞核和胞浆内有纳米颗粒沉积,并造成相应脑区神经纤维排列疏松、核膜缺损、染色质凝集、线粒体损伤、胞浆内形成空泡,甚至细胞坏死。(3)3种纳米金属氧化物对大鼠脑组织的毒性作用:3种纳米颗粒暴露均可造成大鼠体重显著降低。3种纳米材料暴露15d后,大鼠嗅球、海马、纹状体组织中GSH含量显著降低,MDA的含量显著升高;且ZnO-NPs亦可致大脑皮质GSH含量显著降低。3种纳米材料暴露30d后,大鼠嗅球、海马、纹状体、大脑皮质组织中GSH含量显著降低,嗅球、海马、纹状体组织中MDA的含量显著升高;且ZnO-NPs亦可造成小脑GSH含量显著降低,大脑皮质和小脑MDA含量显著升高;CuO-NPs亦可造成大脑皮质MDA的含量显著升高。3种纳米材料暴露15、30d后,大鼠嗅球、海马、纹状体组织IL-1β、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且ZnO-NPs亦可造成小脑组织TNF-α水平显著升高;Al2O3-NPs暴露30d后亦可造成大脑皮质、小脑组织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3体外细胞水平实验研究(1)形态学:对照组PC12细胞(分化型)形态正常,突起较长,细胞间突起连接点较多,胞质透明度较大。染毒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回缩变形,变圆漂浮、饱核固缩、胞内形成许多空泡;细胞突起变短减少,甚至消失,细胞间突起连接点减少;胞质内颗粒物增多,透明度下降,细胞间隙和细胞表面有纳米颗粒分布,对细胞的生长和代谢造成显著影响,导致活细胞数明显减少。ZnO-NPs和CuO-NPs暴露后对PC12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尤为严重。(2)细胞毒性:3种纳米颗粒可显著降低PC12细胞活性,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在实验暴露时间内低剂量(<10μg/mL)的ZnO-NPs对PC12细胞不产生毒性作用,而当暴露剂量超过一定限值(>12μg/mL)时即可造成PC12细胞大量死亡。3种纳米颗粒可造成细胞培养液上清中LDH活性显著升高,且CuO-NPs在低剂量(5μg/mL)时即已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l2O3-NPs和ZnO-NPs对胞外LDH释放的作用较弱。(3)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3种纳米颗粒可引发PC12细胞凋亡和坏死,低剂量、短时间暴露时细胞凋亡在细胞死亡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坏死逐渐发挥主导作用。Al2O3-NPs暴露24h可导致PC12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同时伴随着G2/M期细胞数量显著降低;低剂量(10μg/mL)CuO-NPs暴露可导致PC12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而随着暴露剂量(20、40μg/mL)的增加细胞周期则阻滞在S期,同时伴随着G2/M期细胞数的显著(4)CuO-NPs致PC12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各剂量水平的CuO-NPs暴露均可造成PC12细胞GSH水平显著降低;10~30μg/mL剂量暴露组PC12细胞总GSH水平显著降低;15~30μg/mL剂量暴露组PC12细胞总SOD活性显著降低,NO含量显著升高;20~30μg/mL剂量暴露组MDA含量显著升高,GSH/GSSG比值显著降低。研究结论:(1)3种不同类型的纳米材料气管滴注暴露后,ZnO-NPs和SWCNTs可致脑组织氧化损伤,抗氧化水平降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显著下降;ZnO-NPs可影响抑制性单胺类神经递质DA、5-HT、5-HIAA和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lu的合成与代谢,SWCNTs可影响DA和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lu、Asp的合成与代谢,SiO2-NPs可影响Glu、Asp的合成与代谢,说明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且ZnO-NPs可对脑组织造成组织病理性损伤,出现炎细胞浸润。(2)3种纳米金属氧化物鼻腔滴注暴露后可沿嗅神经转运至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氧化应激和免疫炎性反应发生,造成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氧化应激和免疫炎性反应可能是纳米颗粒引发神经毒性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符合目前普遍认同的PD发病机制,提示这3种纳米颗粒可能会增加PD的易感性。(3)3种纳米金属氧化物可降低细胞活性;通过影响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抑制细胞活性;引起细胞凋亡;通过阻滞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同时可引发多巴胺能神经元PC12细胞形态学改变,使细胞突起变短,细胞间突起结点变少甚至消失,提示3种纳米颗粒可能通过损伤神经元的神经突起,导致神经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无法正常进行,进而对生物体的神经系统功能造成损伤,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4)CuO-NPs可致PC12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机制引发PC12细胞毒性作用。并且造成PC12细胞内NO的含量急剧升高,提示,CuO-NPs可能会造成多巴胺能神经元对DA的代谢异常,进而导致神经元的神经调节功能损伤;另外,NO通过与细胞内的超氧阴离子合成强效的氧化剂-过氧亚硝基阴离子,对PC12细胞造成氧化损伤。(5)3种纳米金属氧化物和SWCNTs可能会增加PD的易感性,是PD的环境促进因素之一。(6)3种不同类型的纳米材料间比较,无机纳米金属氧化物ZnO-NPs毒性作用最强,碳纳米材料SWCNTs次之,无机纳米非金属氧化物SiO2-NPs毒性作用较小;3种纳米金属氧化物间比较,ZnO-NPs的毒性作用最强,CuO-NPs次之,其次是Al2O3-NPs;其差异可能与其结构特征及化学组成的不同有关。
【作者】刘焕亮;
【导师】袭著革;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毒理学,2014,博士
【关键词】纳米材料;PC12细胞;脑组织分布;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神经细胞毒性;

【参考文献】
[1]黄静.缺氧缺糖诱导小鼠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释放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D].浙江大学,药理学,2014,硕士.
[2]张博.内蒙古白绒山羊十二指肠食糜氨基酸流通量及组成比例预测数学模型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2004,硕士.
[3]邓洪.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研究[D].南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2,硕士.
[4]李娜.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及其在油气管道腐蚀监测的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2,硕士.
[5]刘民.基于数据的生产过程调度方法研究综述[J].自动化学报,2009,06:785-806.
[6]徐晨.新型快装板式轻型木结构设计[D].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2014,硕士.
[7]张晓刚,李雄锋,陈晋川,李明树.一个面向软件过程的知识挖掘与管理系统[J].计算机科学,2004,06:159-163.
[8]管清新.枯叶蛱蝶和燕凤蝶线粒体基因组及鳞翅目系统发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3,硕士.
[9]赵洪霞.阴道部分封闭术治疗老年重度盆腔脏器脱垂12例临床疗效[D].大连医科大学,妇产科学,2012,硕士.
[10]张放.论新世纪台湾浪漫爱情片的新动向[D].河北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014,硕士.
[11]吴宽.中小股份制银行财务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2013,硕士.
[12]李锡生,王殷红,何亚萍,肖捷,诸葛军,魏绪猛,吴新宝.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J].中国现代医生,2014,05:4-7.
[13]康留旺.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仿真与模拟试验台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车辆工程,2014,硕士.
[14]刘明霞.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CPU凋亡相关蛋白改变及人参皂苷Rg_2的干预作用[D].青岛大学,生理学,2004,硕士.
[15]刘静静.基于双目视觉的3D重建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11,硕士.
[16]陈煊.高管变更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4.
[17]潘雪新.AZ80镁合金多层壳体零件反挤压成形工艺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13,硕士.
[18]郑丽.软件企业纳税筹划研究[D].山东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19]伊志强.移动城域网宽带接入技术应用场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2012,硕士.
[20]颜慧.上市公司网络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民商法学,2014,硕士.
[21]胡峰,孙国基.非平稳过程突发性故障的在线检测与辨识[J].自动化学报,2001,01:120-124.
[22]资文杰.侧脑室旁白质变性患者认知损害特征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神经病学(专业学位),2014,博士.
[23]汪静.金属高能脉冲熔积快速成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宁夏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2014,硕士.
[24]张淼.CDN系统中基于层次策略的负载均衡算法的研究与性能仿真[D].东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2010,硕士.
[25]杨平,秦家银.多蜂窝小区环境下协作组播网遍历容量分析[J].自动化学报,2014,05:965-972.
[26]高志国,崔乃刚,刘文叶.反辐射导弹综合对抗技术研究[J].飞航导弹.2001(02)
[27]蒯志鹏.中国的早期德治及其对当代法治的借鉴[D].苏州大学,法律(专业学位),2013,硕士.
[28]罗强.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知识发现在web文本挖掘上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3.
[29]周春梅.萧红传记研究综论[D].吉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013,硕士.
[30]方芳,戴旭东,黄长梅,于海,夏红霞.城市一卡通AFC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J].通信与广播电视,2005,01:28-33.
[31]张喆,刘杰,逯丹凤,祁志美.基于金银合金薄膜的波长检测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J].物理化学学报,2014,09:1771-1777.
[32]钟贤德.基于图像处理的仪表功能检测系统[D].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2013,硕士.
[33]苏亚丽.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喀什小檗花色苷的研究[D].塔里木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2,硕士.
[34]孔令黄.油船靠码头时船岸间连接问题的探讨[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1996(01)
[35]王立民.关系秩序对中国法治进程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法律,2014,硕士.
[36]李士江.演奏者对其竹笛乐器的调试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2013,硕士.
[37]陈子龙.少林内功与易筋经训练对推拿手法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针灸推拿学,2013,硕士.
[38]王晶.结肠癌转移相关的miRNA差异性表达及其靶基因的确定[D].天津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2007,硕士.
[39]孙鑫序.条石鲷微卫星性别特异标记筛选及子代家系的遗传分析[D].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生物学,2014,硕士.
[40]张伟伟.超音速、高超音速非线性气动弹性问题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流体力学,2004,硕士.
[41]蔡志全.强噪声背景下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方法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4,硕士.
[42]谢夏影.论民事诉讼程序价值间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2014,硕士.
[43]聂威.基于振动主动控制的硬盘内加固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04,硕士.
[44]胡小渝.劳动力回流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2010,硕士.
[45]张亚男.花腔女中音巴托莉的演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2012,硕士.
[46]罗淇.引入非财务指标的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山东大学,会计(专业学位),2013,硕士.
[47]李文华.TLR2参与调控猪链球菌诱导细胞自噬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基础兽医学,2013,硕士.
[48]李建勋.中国鞋业国际竞争优势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49]张婷.环境美学视域下的龙门阁景区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2014,硕士.
[50]王旭.滑坡隧道与抗滑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及数值模拟[D].北京交通大学,2014.

相关推荐
更多